近日,市工商质监局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作为工商质监(市场监管)部门“对标沪苏浙”的关键点和推进宣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六次全会精神,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狠抓质量品牌建设、“标准化+”、计量基础、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入长三角,助推宣城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一是聚焦重点,创新质量工作机制。在深入学习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质量工作的新时代内涵,始终坚持“党管质量”原则,把质量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切实发挥好书记市长同为“质量官”的质量发展委员会作用,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与苏浙皖赣沪长三角四省一市区域质量合作力度,积极响应《G60科创走廊质量协同发展联合倡议书》,探索建立G60科创走廊九城市质量发展协作机制,落实好《关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的一系列扶奖励持政策,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细化质量工作考核细则,通过“质量月”、“3.15”、中国品牌日等一系列活动,打造产品、企业和城市品牌,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真正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二是抓住机遇,推进质量品牌提升。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G60科创走廊机遇,继续学习沪苏浙等地品牌指导站、商标品牌培育、质量强市示范市创建等先进经验,深入开展“五大示范”、“双零”和“四重”等质量提升活动,全力实施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不断推进品牌培育和服务向基层乡镇延伸,指导帮扶宁国市早日通过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验收。目前,全市已建品牌指导站69个;商标受理窗口总受理量位列全省第三,近两月受理量高居全省第二。认真借鉴沪苏浙好的做法,科学编制《宣城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分析形势与问题,寻求对策与措施,不断提升新常态下的质量水平。发挥市政府质量奖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的指导服务,引导企业争创政府质量奖、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马德里国际商标等,支持宣城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三是强化支撑,夯实质量发展基础。切实强化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质量技术能力。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充分发挥省级专标委行业引领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将新技术、新模式转化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探索推进G60地方标准互认,推动产品标准提档升级。全面提升计量标准服务,扩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积极营造诚信计量环境。推动落实《宣城市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实施方案》,彰显质量认证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作用。全力确保国家宣纸及文房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尽快通过最终现场评审,指导帮扶国家高效电机产品质检中心和国家机动车产品质检中心广德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技术机构检验检测等科技资源,支持企业开展质量检验、研发测试、标准验证、计量校准等活动,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四是转变观念,提升质量监管水平。突出抓好特种设备、产品和消费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不出现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创新监管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积极构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网格化监管制度,认真学习上海、常州等地电梯和气瓶等先进监管理念,通过“互联网+监管”模式推广运用特种设备“智慧监管”,维护和运用好《宣城市特种设备综合管理系统》,逐步形成线上分析和预警、线下排查和整改的监管合力。综合监管确保产品和消费品质量安全,综合运用监督抽查、风险监测、专项检查、“质量流动诊所”、质量通报、缺陷产品召回等质量监督手段,开展事中事后监管,实施动态分类监管,强化信用联合监管,开展区域产品质量治理与提升工作,加强监督抽查、风险监控等信息交流,促进长三角区域质量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