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国家宣纸及文房用品质检中心!

设为首页 | 收藏我们

宣城“文房四宝”节成绿色发展新引擎

阅读次数:1267 编辑:南京日报 信息来源: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发布时间:2017-11-03 16:00
[字体:  ]

靓丽的笔小妹、俏皮的墨小宝、可爱的纸小妞、儒雅的砚小哥,10月28日,宣城市第八届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笔墨纸砚”四个吉祥物卡通形象甫一亮相,便引得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合影。本届文化旅游节期间,宣城投资环境推介暨招商引资项目洽谈签约会、文房四宝与创意产业研讨会、宣城美食文化节、青少年书法大赛、中国文房四宝展示展销暨名品鉴赏拍卖活动、“游摄宣城”全国旅游摄影大赛作品展等十多项活动依次登场。

 

宣城市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自2004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现已成为皖南地区极具文化特色的重点节庆之一。借助笔墨纸砚等传统文化符号与山水旅游深度融合,宣城“文房四宝”魅力四射,成为推动宣城市绿色发展的有力引擎。

 

“文房四宝”魅力之一

 

助力文旅产业再上新台阶

 

“中国文房四宝之城”是宣城最亮的一张城市名片,文房四宝元素当仁不让是本届文化旅游节的最大亮点。文化旅游节上,代表我国文房四宝工艺最高水平的宣纸、宣笔、湖笔、徽墨、宣砚、歙砚、端砚等多种展品悉数登场。

 

“宣城市目前拥有文房四宝各类企业620家,年产宣纸900吨、书画纸8500余吨,年销售额约15亿元。年产宣笔825万支,年销售5400多万元。年产徽墨约440吨,年销售4800余万元。年产宣砚2.6万方,年销售额3000余万元。拥有 大国工匠 2人,国家级文房四宝非遗传承人4人、省级10人。”开幕式上,宣城市市长张冬云对宣城的文房四宝产业如数家珍。

 

宣城是中国最著名的文房四宝特色产区,2004年被评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2014年6月,通过了“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复评,并正式更名“中国文房四宝之城”。宣城的宣纸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泾县,现已初步形成宣纸书画纸生产集群。而宣笔生产主要集中在泾县黄村镇、宣州区溪口镇。徽墨生产主要集中在绩溪县及旌德县,逐步形成以“艺粟斋”、“苍佩室”等为主打品牌的徽墨产业集群。旌德县宣砚制作技艺入选宣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继端砚、歙砚之后的中国第三大名砚。

 

如今,“文房四宝”成为宣城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也带动了文房用品相关产业的崛起。近年来,宣城市紧扣宣纸及其衍生品、宣笔、徽墨、宣砚,培育和挖掘了一系列书画旅游产品,开展了文房四宝卡通人物形象评选及系列文创产品研发。在谋划推出特色旅游商品方面,宣城市开展了“不得不购”等旅游商品筛选活动,推出了旅游“百品”目录。

 

“文房四宝”魅力之二

 

带动全域旅游渐入佳境

 

“宣城自古诗人地”,宣城美丽的自然山水因为李白、谢朓、杜牧等文人墨客的吟咏,而深具历史人文气息。因此,宣城将地域历史文化符号注入生态休闲旅游,着力打造中国文房四宝探秘之旅、徽文化体验之游等文化研学旅游产品。

 

“宣城是安徽省唯一一个与江苏、浙江两省接壤的省辖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宣城市旅发委主任周小红说,近年来,宣城市致力于构建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于一体的对外交通体系,打造“中心城区一小时通达沪宁杭合”“市县一小时”“县乡半小时”交通圈,不断加强城市交通枢纽功能。周小红告诉记者,文房四宝文化探秘之旅已成为宣城市精品旅游路线之一,每年大量海内外游客带着对文房四宝文化的好奇与敬畏,纷纷相聚在宣城休闲度假,感受文房四宝之城的魅力。“今年仅前三季度,宣城市接待国内外游客预计超过219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9亿元。”周小红不无自豪地介绍。

 

安徽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万以学在开幕式上表示,宣城深挖文房四宝的文化内涵,推动旅游和文化深度融合发展,全域旅游框架初显,城市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宣城正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兴城市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文房四宝”魅力之三

 

对标沪苏浙促进经贸合作

 

开幕式当天,宣城还举行了投资环境推介暨招商引资项目洽谈签约会,共签约18个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其中来自苏浙沪地区的投资额占一半以上。新民宿、健康旅游小镇、文化旅游度假区、新型旅居综合体……广德县、宁国县、泾县、绩溪县等地推出的14个文化旅游项目,成为此次签约的重头戏,投资总额达到74.09亿元。招商会上,宣城市旅发委还对皖南川藏线、旌德宣砚小镇、泾县彩色森林观光园等项目进行了推介发布。

 

宣城市市长张冬云说,宣城拥有优越的区位和生态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近年来更是陆续赢得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中国扬子鳄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皖江城市带国家产业转移示范区等众多“桂冠”,旅游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度完成旅游投资140亿元,总量位居安徽省第三。

与此同时,宣城突出抓好与沪苏浙城市的互动发展,与上海市松江区、闵行区和南京、湖州、杭州分别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在体制机制、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八个方面对标对接,扎实推进苏皖合作示范区、沪宣产业基地和宣城萧山羽绒产业园等合作园区建设。今年上半年,新签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234个,同比增加117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