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国家宣纸及文房用品质检中心!

设为首页 | 收藏我们

彭飞:注定与“宣笔”结缘

阅读次数:1859 编辑:今日宣州 信息来源: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发布时间:2018-03-01 09:40
[字体:  ]

缘分注定 情为“宣笔”

1979年出生于我区溪口镇的彭飞,自小就酷爱绘画,与美术结下了不解之缘。200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他,在芜湖从事美术教育工作。2013年,他放弃舒适生活,回到了家乡溪口镇,受聘于溪口中心初中、溪口中心小学,担任美术教师。虽然工资待遇不高,但他觉得意义重大。为让农村的孩子能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受到艺术的熏陶,彭飞着实下了一番大功夫,因而他辅导的学生每每参加各类书画比赛和展览,总是成绩喜人。

然而,命运似乎是上天安排好的,2016年,一个偶然购买毛笔的机会,让他与“宣笔”结下了共生存的缘分。当彭飞看到曾经熟悉而风光的“宣城市宣笔一厂”破败的景象时,感慨万千。尤其是七十多岁的老厂长,每说起自己的毛笔来,无论是眼神还是语气,都透出自豪和自信。然而当彭飞问到厂的未来发展时,老厂长黯然失色的表情,顿时让他产生出一种无形的责任感。这时的他,打心里不希望这么优秀的传统行业就这样倒闭了,出于激动,亦或是热情,彭飞毅然地选择了接手老厂“重整河山”。

艰难改制 走出困境

2016下半年,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和方便工作的运转,彭飞正式着手老厂的改制工作。然而,改制工作异常艰难,既不能改变老厂性质,也需要与新的市场经济接轨,彭飞在改制的路上摸索着前进。2017年4月,在溪口镇政府及相关领导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下,改制工作终于完成,原来的“宣城市宣笔一厂”正式改名为“安徽省宣城市宣笔有限公司”。经过腾讯新闻、腾讯视频的报道和市、区两级宣传部门的宣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再加上书画界好友的鼎力相助,彭飞更坚定了自己办好厂的信心。

在老厂改制的过程中,彭飞更注重宣笔制作人才的培养和任用。由于宣笔的制作技艺坚持纯手工,而厂里的效益不是很好,所以很多工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只有改变这种形式,才能留得住人。所以,彭飞第一项工作就是将实行了几十年的计件工资制度改成了基本工资加计件工资制度,让工人工资有了保障;第二项工作就是着手运作网络宣传与销售,让新厂的发展更有长远性和活力;第三项工作就是做好宣笔这项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引进一些对宣笔感兴趣的年青人,让他们能够在老工人的指导下学习技术和研究发展。这样一来,仅仅半年的时间,厂里的工人渐渐多了、厂里的效益渐渐好了一些,以前的老工人也陆续回厂做事。公司员工也由彭飞刚接手时的5名,发展到如今的12名。

传承工艺 任重道远

目前,宣城市宣笔有限公司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改建工作。由于厂房均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虽然拥有很好的场地条件,但格局布置都不太符合现在的需求。2017年初,彭飞将拟好的“改制改建计划书”汇报到溪口镇人民政府,得到区委宣传部文产办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拟定了《安徽省宣城市宣笔有限公司制笔工坊改造项目建议书》。建设和改造离不开资金,由于原先的老厂对公账户形同虚设,资金流水、月销售、年产值也模糊不清,导致政策贷款也无法正常办理,这个改建的项目就一直被搁置着无法动工,并出现了一系列的连锁反映,成了彭飞的一块沉沉的心病。开弓没有回头箭,为此,彭飞狠心变卖了自己在芜湖结婚时的唯一住房,以维系和支撑着新开办的宣笔公司一步步艰难地前进……目前,各项工作虽然还是困难重重、甚至是举步维艰,但这些都没有打垮彭飞继续传承和发展“宣笔”传统手工业的信心,他在心里暗暗下着决心:要走下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