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合同监管与服务职能,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近年来,泾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实行合同文本上门、培训指导上门、纠纷调解上门,深入开展合同帮农工作,着力构建服务促发展、服务促监管、服务促维权“三位一体”的合同帮农服务长效体系。
加强法律知识培训。通过报刊、网络、宣传栏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合同法律法规和订单农业知识,增强涉农企业、农民的合同法律意识,不断提升其守法经营、依法签约、依法维权和诚信履约的意识。
加强农村经纪人培育。重点培育和发展当地优势农产品经纪人,为当地优势农产品广辟销售渠道,助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农产品营销网络,促进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衔接,扩大订单农业市场需求。
加强合同信用建设。引导涉农企业积极参加“守重”公示活动,帮助企业建立合同信用管理制度,有效规范涉农主体诚信履约行为,努力打造“信用农业”。目前,全县参加2015-2016年度“守重”公示活动的涉农企业15家。
加强示范文本推行。采取各种形式开展涉农合同示范文本的宣传推广,指导涉农企业、农民使用《安徽省蚕茧养殖收购合同》、《安徽省茶叶买卖合同》等示范文本,规范合同行为。
优化涉农融资服务。通过电话咨询、网络宣传、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提升涉农主体对动产抵押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引导企业运用动产抵押盘活资产。利用合同信用、监管信息等资源优势,积极推介发展前景好、信用指数高的涉农企业授信融资。今年以来,该局已办理涉农抵押登记2件。
加强流转合同指导。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的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权利义务不对等、文本不规范等问题。引导支持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快速发展,将独特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加强格式条款监管。加强农业订单合同备案,定期对自行拟定的涉农合同格式条款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是否遵循公平原则依法确定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纠正合同中规定不明、含糊不清、不合理、不公平条款,避免、减少涉农合同纠纷的发生。公布典型涉农合同“霸王条款”和警示信息,提高涉农主体的防范意识。
打击涉农合同违法行为。利用指导站的优势,建立快捷方便的合同纠纷受理制度,严厉查处设置合同陷阱、骗取定金、保证金进行合同欺诈以及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涉农主体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努力打造“功能齐全、维权及时、农民欢迎、企业满意”的为农服务新阵地。